【追蹤美大選 2 :特朗普是美國版「阿叻」】
無論是美國媒體或是外國媒體,報道今屆美國總統大選時,說得最多的都是特朗普(Donald Trump)這個參選人。也難怪,畢竟他口沒遮攔,而且相當有錢,從來不怕得罪人多稱呼人少,與平常面面俱圓的政客有很大分別。可以想像,如果香港藝人「阿叻」有百億身家,走去競選特首,競選過程當中每天也是語不驚人誓不休,相信也會深受各個電視節目和深宵名嘴所歡迎。常言道「狗咬人不是新聞,人咬狗才是新聞」,特朗普符合了這個原則,消息自然就大賣特賣。
但我們也不要高估特朗普的影響力。美國總統大選現在只是初選階段,也就是各黨派決定候選人的時候,距離正式大選還有10個月時間。特朗普的支持度在共和黨內雖然一直領先,但其實也只有三成左右。只是共和黨初選有十多個參選人,把每一個參選人的支持度打得很分散,特朗普才得以排頭位。而和其他新晉的參選人不同,不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並非尚未認識他,而是已經很認識他,而且不喜歡他。再者,共和黨的支持者只佔全國選民的三成左右。三成又三成,則特朗普在全國支持度其實只有百分之十左右。就算他不知為何最終能夠參與大選,支持度會否一下子大幅上升也是個很大的疑問。
即使在共和黨初選,特朗普的優勢也很可能被媒體放大了。這兒我們又得回到選舉制度去討論。所謂的黨內初選,玩法和大選有點類似,同樣並非直接的選舉,而是為了決定誰可以派出代表團成員,去代表這個州分的黨員大會,進而決定誰去參與全國黨大會。初選在選舉年的春天進行,每個州份都有各自的選舉日期。全國黨大會則在7月舉行,不過一般來說到了3月或4月的時候,已有參選人得到過半數的黨代表支持,全國黨大會只是象徵性的確認一下他(目前為止也只有男性的他)成為正式的候選人。
至於每個州份的黨團要如何推舉黨代表,則是各處鄉村各處例,每個黨又有自己的規矩,而且非常複雜難明。有些州份會以選舉方式進行──選民要先登記自己支持哪一個政黨,到了初選日則去票站領取該黨的選票,而一眾參選人就按得票的比例來決定得到的黨代表名額。假設特朗普在某個州份贏得 30% 初選選票,理論上就是得到 30% 的黨代表名額。這些規矩有很多例外,如共和黨規定 3 月 15 日或以後的初選可以不按比例劃分黨代表名額,而改為勝者全取制。這些例外對今屆選舉都十分重要,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談。
特朗普面對的「艾奧瓦挑戰」,在於這個作為全國首個舉行初選的州份,並不是以投票的方式推舉黨代表,而是以黨團會議的形式進行。具體來說,就是在初選日當晚,整個艾奧瓦州會設立過千個大大小小的臨時會場,不同黨派的支持者走進這些會場後,會像開會一樣討論政見,然後再決定支持哪一個參選人。民主黨黨團會議要再複雜一點,他們為了確保只有「具競爭力」的參選人才可以分得黨代表名額,即場少於 15% 與會者支持的參選人會被宣布出局,他們的支持者可以選擇離場或者臨場加入其他參選人的陣營,過程和香港人的兒時遊戲「糖黐豆」有點相似。這時候就要考驗各人的臨場急智和口材,盡快說服會場中的遊離分子加入自己的圈圈當中,立場相近的參選人也會安排策略結盟,確保大家都守得住不用出局的界線。
這種初選模式有一大優點,就是講求協商。各人走進會場後,可和其他參選人的支持者一起辯論,最後才決定要支持哪一個參選人,可說是草根協商民主的體現。缺點是什麼?太花時間。只有最熱血、最有心的選民才願意犧牲一整晚時間,來參與這個民主實踐。這點對特朗普這種魅力型參選人十分不利。要在艾奧瓦州這種黨團會議當中得到優勢,很講求如何把選民的支持轉化為實際行動。特朗普天天在新聞報道上大放厥詞,選民都記得他的名字,民意調查打電話來問的時候就很容易說出他的名字。但這些人不一定願意花整晚參加黨團會議,很可能答完民意調查的電話之後便忘記了這件事。再者,相對於投完票就走,親身出席活動便等於向一眾街坊承認自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,有些選民可能感到難堪而不願出席。
雖然民意調查一直把特朗普放在共和黨的首位,但並不代表其他參選人就肯定落後,只是他們更明白遊戲的真正規則,寧願花時間着實地和每一位選民握手問好,也不要在電視上打無聊的口水戰。以上屆的艾奧瓦的共和黨黨團會議為例,合共只有 12 萬人出席,而得到最多支持的桑托榮(Rick Santorum) 也不多於三萬人支持。這種數目,參選人是有可能每名選民握一次手拿回來的,這也就是所謂的「零售政治」(Retail Politics) 。
現時不少參選人都正在建立強大的「地面戰團隊」,製作支持者數據庫、推算每家每戶的意向、定時定候打電話去噓寒問暖。初選當日,更會有系統有目標地敲門提醒自家的支持者出席黨團會議,還要事先在每個會場安插街坊領袖,教導他們如何即場組織支持者,並說服遊離分子加入。這些選舉工程,都是傳媒不輕易看見,但在艾奧瓦這種州份卻是舉足輕重。據說特朗普在「地面戰」當中開始時卻近乎零投資,早期完全靠新聞報道他的出位言論,來為自己作免費宣傳,近來則開始在電視大賣廣告,但實際的動員工作,卻明顯落後於其他參選人。
那麼特朗普會否打破定律,在艾奧瓦初選有過人的表現?《紐約時報》訪問了一位其他陣營的政治工程人員,他的答案恐怕是最佳的總結:「是的,每屆都會有新參選人自以為可以打破常規。是的,每屆這些人都會失敗。是的,我們從來未見過一個像特朗普這樣的新參選人。」
結果如何,2月1日艾奧瓦初選自有分曉。
( 原載於:http://goo.gl/D0Sz8X )